美之灵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急救常识

急救常识

工伤管理条例最新版

清心 2025-04-30 急救常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伤问题日益受到广泛**。为了保障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我国政府不断更新和完善工伤管理条例。**将为您详细解读工伤管理条例最新版,帮助您了解工伤认定、赔偿标准等相关知识。

一、工伤认定范围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二、工伤认定程序

1.职工或者其近亲属、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和单位。

三、工伤赔偿标准

1.工伤医疗费:包括治疗工伤所需的药品、治疗费、住院费、康复费、辅助器具费等;

2.工伤伤残津贴:根据伤残等级,按照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支付;

3.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根据伤残等级,按照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支付;

4.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按照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支付;

5.丧葬补助金:按照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支付。

四、工伤认定争议处理

1.职工或者其近亲属、用人单位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2.工伤认定争议处理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五、工伤预防与职业健康

1.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工伤预防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2.用人单位应当为职工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措施;

3.职工应当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工伤管理条例最新版为广大职工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保障。了解工伤认定、赔偿标准等相关知识,有助于职工在遭受工伤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贡献力量。